太谷教育信息网资讯考研内容页

独立思考是制胜法宝:研究生教育

2023-02-26 00:18:04考研110

今天考研方面的内容由太谷教育信息网小编为大家分享:

独立思考才是制胜法宝:考研教育学

  摘要:网上考研备考经验万千,能搬来直接适用的寥寥,如何从前辈的经验中汲取精华,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每个考研er应当思考的问题。

 

  ▶个人情况  我是首战,跨专业,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

  本人本科期间属于学渣那类,几乎不去上课,临考求老师给过的那种。——所以,个人认为你本科期间是个什么状态,跟你考不考得上研并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决定考了,认真投入,学会独立思考,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我去年5月中下旬开始买书、进入备考,历时半年。对于像我这类注意力很难集中,耐心及其匮乏的人来说,半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吧,再多给我半年也只能是拖延浪费,所以我觉得半年完全合适。

  分数:英语70+ 政治60+ 333教育综合110+ 831课程教学论120+ 总成绩排名靠前。

  接下来分333教育综合、831课程与教学论、政治英语三个部分来写。(个人认为,即使你跟我不是报考同一个方向,但学习方法、思考方法是通用的,希望也有借鉴价值!)

  初试考四门,政治、英语各100分,333教育综合、831课程与教学论各150分。

  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四门一定要抓重点。而对于跨专业考生,两门专业课尤为重中之重,一定要把心思放在333和831。

  我每天花在政治英语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政治英语拿高分的不多,拼命学,期望他俩为自己拉分很没有意义(除非这两门本身就开挂);而政治或英语“不好”的也不必过于担心会拖后腿。这两门应试方法容易上手,保本就足够,后文会说的。

  ▶333教育综合  333是两门专业课重点中的重点,准备完了333再准备831,因为这两门相通。333准备好了,831就会轻松不少。

  333教育综合考四科:教育学原理60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各30分。

  我的重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前者分值大,后者难理解。

  1、买教材  本专业我没有发言权。反正对于跨专业考生,如果有半年时间在手,就一定要花时间读专业课教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4本333和1本831我扎扎实实看了三个月,之后才开始搜集真题进行整理。教材是最基础、最丰富的材料,只有扎实读明白教材,基础才能牢固,才能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对于跨考生,这一点尤为重要。拿着所谓的“资料”断章取义直接去背,这对于我个人来说不会有效果。

  2、买考试大纲  333考试大纲就是国家规定的333教育综合考试范围。

  3、买大纲解析  大纲解析有很多版本,它相当于各路“学霸”(出版社)将考试大纲与各版本教材结合起来写的解析。它比大纲详细,比教材精炼。关于第二和第三,我只买了333教育综合的大纲解析,政治英语无论大纲还是解析都没买。

  333我买的中石化出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大纲解析》,它是一套两本,红色封面的是大纲解析,蓝色的是各师范高校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这一套有优有弊。优点是大纲结构完整清晰,并且红色书的解析里附有很多经典好题,都是摘自别的师范高校333考试(有些年代久远,但相当经典)或者教师资格证考试,很值得一看。而蓝色书的真题里的某些解答,也能提供一些新思路。缺点也很明显:解析正文和真题答案,大部分都极其啰嗦、废话连篇,且很多处都语句不通,说的什么玩意阿。这需要自己去糟粕取精华。这一套大家自己权衡吧,反正我觉得缺点可以忍受。

  另外还有一本大纲解析,强推!634教育综合的大纲解析,虽然大纲结构与333教育综合有出入,但重合的部分有极强的参看意义。这本书我只看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很受用,并且里面的一些内容可以回答831备考教材里找不到的题。至于其他的部分是不是有惊喜,大家备考后期,忙中偷闲时可以顺手翻翻。

  (一)教育学原理  先是看教材,我买的王道俊的《教育学》(人教版)。这本教材编得很不错,一定要用心读。我觉得我的333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分数下来后我总结了一下,亏就亏在没好好读教材,以及,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门课非常容易理解,都是些很基本的教育相关概念、原理、理论,所以当时我觉得这些条条框框看一遍有个印象就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家读教材时,一定要结合实例。教材里头附有各种案例,一定要好好去看、去领悟。同时,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案例,多动手上网搜搜活例子。

  举个例子,看到“课程标准”这一概念,其实教材和解析里面着墨都很少,就100来个字吧。这时,你就需要动手百度一份真正的“课程标准”去对照看一眼,再回过头去理解概念。这些很基本的专业概念、原理原则、理论,一定要重视,但绝对不要死背,要真正理解,知道它是什么。读教材,一遍就够,但要对得起这一遍。千万不要边读边想着去背背背,这一遍就是用来认真打基础、用心理解的。教材读完了,接下来就要结合真题去感受“考试重点”,(333和831的教材都认真读完再去整理真题,务必!因为五本教材之间有联系)。

  真题搜集得越多越好,东师从开始到现在的333历年真题必找,然后别的师范高校的历年真题也都尽力搜集。这些上网随便一搜就有,纸质的电子版的自己随意。中石化那本真题也可以用来补充。真题整理的思路就是一个:对照题目,在大纲上把考到的点标记出来。等你把这一大堆真题整理完,就会发现哪些经常考,哪些考得少,哪些从不考。整理的方法多样化,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去选择或创造方法。

  我个人是先在电脑里把题目都列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归类到对应知识点,同时记录考到的次数;接着,按考到的次数,用不同颜色标记重要程度。比如考11次以上标为大红色,东师考过的尤其标记“考”;最后,结合教材、解析、以及上网搜的内容,整理“答案”。这时候三方对同一个事物的说法略有出入,这都不要紧,言之成理即可。至于这个答案的“整理”,也请依据自身特点来。有的人喜欢用笔抄,可能他抄一遍就能记住80%,那这个方法就对他很有效。

  我个人是抄100遍都记不住的,我喜欢直接边看边背。当时我是这么做的:教材或者解析上如果有现成的、我觉得不错的说法,那么我就在知识点后面直接标记出来在哪本书哪一页;如果是教材或解析上的说法需要进行大量的删减,我就直接用马克笔涂掉不要的地方,再标记页数;如果是教材或解析上的说法我看着都不太舒服,那么我就在word里打印出来,自己结合教材、解析、百度,取其精华,组织成一个我觉得比较妥善又适合自己背诵的说法,打印出来。等这些都做完,就是背背背了。一直背到考前。当时333整理了一个月吧,非常清晰完整。

  (二)教育心理学  也是先看教材。这科的教材在招生简章上有指定,就按官方要求买即可。路海东的《教育心理学》(2002年东师版):这本书全网都只有复印本,没关系,复印本也不影响阅读。这一科看教材尤其尤其要深入。

  教育学里面的东西,很容易搜到具体的例子去帮助理解。但是心理学这种东西太抽象了,所以看教材时要格外地认真和用心。每看一个知识点,都要力求弄懂,不可一知半解,否则背起来相当痛苦。也许理解一个知识点要一两个小时,但千万不要怕浪费这点时间。

  我个人的首要方法偏向于画图,在草稿纸上画各种图,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一目了然。当然了这个图只有我自己看得懂。所以就不提供参照了;另一种方法就是联系实际,在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中找例子,这个方法特别好使。——总之,务必靠自己的努力,去深刻地理解教材。这一科我看得相当透彻(除了某一章有个什么理论的模型完全没整明白),最后背的时候真是快得飞起来。

  接着,结合真题整理答案,相关经验跟“(一)教育学原理”提到的一样。只是,由于这科指定了教材,所以在整理答案时,最好尽量以指定教材的说法为准。

  (三)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这两门放一起说。教材我买的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和吴世颖《外国教育史》:读史就像读故事一样,所以这两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也很有意思。它俩虽然相对比较容易,但读教材时务必要争取读一遍就有收获。——这个收获不是要你去背,而是至少看完一遍教材,能对一些有名的教育家、他们所属的流派、以及大致的理论主张、一些重要的教育史实有个印象。总之,中教史比较重要的就是教育家、流派、重要的教育事件之类。

  ▶831课程与教学论  这门课不要急着去准备。333的教材全部踏踏实实看完了,再来看831,最后,333和831的背诵材料一起整理。831只有一本指定教材,2012年高教版的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没有考试大纲,我觉得教材的目录就是考试大纲。所以,第一遍看教材时,目录一定要用心看,搞清楚这本书的结构、知识的结构。同样,这门课与教育学原理一样:容易理解,重在结合实际、结合案例。这本书上有很多案例,尽情地看吧。不够就在网上搜。接着就是整理答案。831是东师特有的,所以只需要把东师历年的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真题搞到手即可。这个论坛上都有,用心搜一下就出来了。还是结合真题,标考点。但当你整理完以后你会很郁闷地发现:很多题书上都没有答案,甚至在网络上也搜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要怎么去确定“重点”?我个人的经验是,真题考到的,必看;真题落在的单元,必看。最后很重要的一点:要相信自己在阅读完了这么五本专业课教材以后,是有专业嗅觉的!——我自己觉得哪里重要,就看哪里。这门课可参考的真题只有那么个些,加上重复的真题也不多,而书上没有的很多活题,你拿着它去对照教材也是不知所措。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个人的理解是,小教小教,就是教小学吗,基本的课程设计、教学基本功一定要有。举个例子吧:这本书看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这一节时,分科课程我只扫了一眼概念,然后就翻篇,重点看综合课程。因为现在课改的趋势就是小学生要多上综合课程,不用像初高中学得那么专业精深(仅仅对于831而言!333里分科课程很基本很重要的!只是说对于831的话我觉得出题根本不会关注这一块)。

  其实还有好几个例子,都是备考时我觉得紧要的,结果考试考到了。但我不想给大家留下“压题”的印象,甚至来让我帮你压题划重点。因为我真的没有压题。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法宝就是好好去理解教材,尽力透过教材里的观点,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价值观。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教材需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应该是用来与学生交流对话的。

  两门专业课的备考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奉献完毕。但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就是关于“标记重点”、“整理答案”、“背诵”和“独立思考”。标记重点决不是要你压题,抱着压题的心态是很危险的,即:大家千万不要按题目去整理资料。

  你整理的,是考点,不是题目。这个题目落在这个考点,那么不光这个考点要看,这个考点所在的章节、单元是怎样的,你心里都要有数。比如“教学”这个单元,里头假设有100个章节,你整理出来的考点一共有80个,这不代表背了这80个就完事。100里出80,已经明显可见整个单元的极端重要性,你需要重视整个单元的内容,搞清楚单元包含的章节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孤立地死背零散的考点。

  那种几百年都没有任何学校出过题的板块,就放心大胆地PASS吧。偶尔出过一两个的稍稍带过,知道有这么回事即可。

  整理答案也千万不要走入“答案”的误区。答案是相对于题目而言的,考试是为了考题目背后的考点。也就是说,这个考点可能以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当中任何一种形式来出,如果你以“题目”的形式去整理“答案”,你是没法应试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之前有说过我一边整理题目一边记录考频次数,所以我当时还会详细记录“名词1次”“简答3次”,这样子去记录:最后看看这个考点一般情况下会出什么形式的题,然后再去整理“答案”。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并不好,繁琐。

  其实,大家看到题目对应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的指引回到教材或者解析,看看这个考点所占的篇幅,根据实际去取舍就行了。总之,宁多勿少。这样拿到题目才会有话说。

  而在整理答案的同时,千万不要照着书上搬,完全可以自行删减、修改。我个人整理答案的原则就是:核心突出,要点清晰,语句措辞专业化,符合自己的背诵习惯,即可。同时,对于答案的整理,只求迅速、准确。怎么用最短的时间整理完就去怎么整理,不用跟着别人做。

  背诵是个技术活。千万不要以“背答案”的心态去背,换句话说:不要觉得,这个我背了,我就会答了。题目不会这么容易给你答的。用书上现成的话去解答的题目,有,但是并不太多。如果全都是这样的题,还怎么择优呢,岂不是谁背得多谁就通过。那考研为什么不叫“记忆力大比拼”。考研不是达标测试,是择优考试,不可能纯靠死记。

  所以如何正确地看待背诵:背诵,是背素材!所有你背的知识点,都是你用来答题的素材。它们都是你手里的材料,看到题目以后如何组织、变幻材料,就是自己的本事。而充分地理解材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要变成材料的奴隶,觉得背了它们,它们就能帮你。要明确一点:你是来驾驭材料、使用材料的,它们是你的仆人。书上现成的说法,答准确是必须的;书上没有的说法,你也可以用你背过的东西,组织调整,建构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答案。最后,背诵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切不可跟风。

  但不管你用什么背诵方法,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受用,就是:及时复习,强化记忆。比如:今天背了A,那么明天在背B之前,一定先把A背一遍。也许你背不完整,但是没关系,只要背了、过了一遍即可。然后可以在每个周末把这周背过的东西全都再背一遍,接着才继续新内容的背诵。这样虽然看起来麻烦,速度也确实不快,但相当扎实,效率奇高。

  也许别人1个月就把333全背完一遍了,你却还在背333里的教育学。但相信我,此时你让他回顾这一个月背过的333,他基本上全忘;而你,让你回顾一遍教育学,你至少能想起70%-80%。

独立思考才是制胜法宝:考研教育学

太谷教育信息网(Sxtgedu.net)专注教育信息,涵盖范文,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

再来一篇
上一篇:广州哪家考研辅导机构好_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