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研方面的内容由太谷教育信息网小编为大家分享:
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梳理(42)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需要考生把握历史脉络,统筹历史发展,将平行和交叉的历史时间和知识点捋清,把握好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够在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图谱,加深理解和记忆。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梳理中国古代史知识脉络,帮助考生筑建知识框架,为后续复习打好前奏。
下面请看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42)四、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一)庆历新政
宋朝经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到仁宗时期,已有70余年。他在位时间是宋代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40年(1023-1063),年号也用得最多:九个(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其中庆历共八年(1041-1048)。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景祐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有敢言之名。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但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参知政事,出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祐四年(1052)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改革虽然失败,但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那么,庆历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呢?
十项改革内容实际上可以归纳为整顿吏治(一、二、三、四、五、八、九、十诸条)、发展经济(六条)和加强军备(七条)三个方面。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都认为改善吏治是改革根本,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以吏治整顿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它们也确实是解决“三冗”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都尽可能照顾到官吏们的既得利益,只作了不太大的改革,但却遭到权贵们的攻击,支持改革的官员也被指责为“朋党”,相继被逐出朝廷,夏竦更指使婢女学习石介的字体,伪造石介替富弼起草的诏书,说要废仁宗另立新皇帝,并传布流言,宋仁宗虽表示不信谣言,但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如此强大,也开始动摇,失去了改革的信心,庆历五年初,一年前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使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庆历新政失败。
这次改革,触及北宋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失败,但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参政议政的风气,激发了他们关心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熙宁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距今已940年了,940多年来,有关评议、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仅以二十世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著作有90多种,论文1000多篇,其中主要著作有:
第一,梁启超《王荆公》,1908,1909,1910年上海广智书局;1930年又以《王荆公传》书名,在商务印书馆印行。自南宋以降至元明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一直以否定为主流观点,直到梁启超这本书的出版才改变了这种局面。他给王安石变法以全新的评价,为王安石变法彻底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是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家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这些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第二,邓广铭(1907-1998)四写王安石。邓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第一次写王安石是在五十年代初,1953年以《王安石》书名在三联书店出版,这只是一本对王安石的生平和变法作了些简要叙述的小书。第二次是1975年,在旧作基础上内容有较大增加和修改,以《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书名由人民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三次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主要是把第二次写的里面有关儒法斗争和批林批孔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句和段落删削掉及修改。第四次是九十年代,1997年以《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为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增补了不少内容。
第三,漆侠(1923-2001)《王安石变法》。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王荆公新法研究》就是在邓先生指导下完成的,1957年修改完成,定名为《王安石变法》,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他又发表了很多篇有关王安石的论文,2001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再版《王安石变法》(增订本),附录收入了这些文章。
第四,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一书,45万字,从学术史的角度,整理了南宋、元明清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国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情况。但此书没有对二十世纪日本、欧美及其他国家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情况作梳理。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土地问题
2.北宋中期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财政不堪负荷。
3.民族矛盾问题
学界关于“积贫积弱”问题的讨论。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十一月十二日,王安石诞生于临江军(治所在清江,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判官官舍中。其父亲王益一直在福建、广东、江西、京师做地方官,父亲死后,他们一家便在江宁府落了户。早年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去过很多地方,深受影响。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出任淮南判官,后担任鄞县知县四年,在那里大力兴修水利,推广青苗法,受到当地农民拥护。使他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政治经验。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1:“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五,邑人便之。故熙宁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在地方官任上,王安石对国内一些重大问题,如裁减冗兵、财政改革等。在宋仁宗时,士大夫改革的呼声高涨,王安石于嘉祐三年(1058)底《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张,但未被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年方二十岁,决心变法。次年(熙宁元年),王安石奉召入京,主持变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以理财为重点,指导思想是增加社会财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要求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议订新法。熙宁三年,任命王安石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同时,王安石起用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人作为变法的骨干。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新法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财经即富国方面的改革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军政即强兵方面的改革有置将法、保甲法等;教育即育材方面的改革有编纂并颁行《三经新义》等。
(1)财政经济方面,以“富国”为目的,颁布六条法令: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第51-54页
均输法(熙宁二年七月):由东南发运使根据中央的需要,灵活调配东南六路漕运京师的各种物资,以减少重复、浪费。
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各地方政府每年两次放款,听民户自愿请贷,第一户等每次所贷不得地十五贯,第五等户和客户不得过一贯半,贷期半年,息二分。
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者,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者,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募役法(熙宁四年十月):差役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以充。募役的费用,由管辖区内的主户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原来有差役负担的人家交“免役钱”;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寺院户以及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按户等出“助役钱”,其数半于免役钱。
市易法(熙宁五年三月):由政府拔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即可成批赊购政府仓库里的某种货物到各处消售,半年出息一分。
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清丈土地,然后将田地亩数、主人姓名、土质肥瘠等级登记上册,并按土质好坏分为五等,均定税额高低。
(2)军政方面,以“强兵”为宗旨,实行四项新政。
置将法(熙宁三年十二月):纠正原来更戍法造成的将兵分离、指挥权分散、战斗力不强的弊病,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使兵知将,将练其兵”。此法的推行,加强了北宋的边防力量。
保甲法(熙宁三年十二月):把农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作保丁。农闲练武;大保每夜派丁巡逻。此法主要是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和统治。
保马法:把官府的马交给农民饲养,以节约养马开支,提高养马质量。同时鼓励农民养马,凡养马户免其赋役。
置军器监:设军器监于洛阳,又在各地设督作院,招集能工巧匠制作兵器,以提高兵器的质量。
(3)教育和科举方面,以“育才”为目的,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编纂并颁发《三经新义》(王安石主持,对三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重新注释),作为太学、州县学校教材和科举应试的标准。在京师和州县广泛兴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初入学的为外舍生,名额不限;外舍生经过考试升入内舍生,名额200人;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名额100人。上舍生学行优秀的,或直接授官,或直接参加省试、殿试。科举改革举措:废除了明经诸科,不再考试诗赋、帖经、墨义,只以进士科取士,考经义、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标准。
3.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意义: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特别是在财政上,熙宁、元丰年间农业连年丰收,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的局面,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对西夏战争也取得了胜利,在河湟地区设立了熙河路。
失败的原因:
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死,其十岁的儿子赵煦即位即宋哲宗,由宋哲宗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起用司马光为宰相,除教育科举部分改革内容外,其它新法措施全部被废除;变法派官员或被贬官,或遭流放,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十年(1086),退居金陵十年的王安石郁郁而死。
(1)新法没有对官僚豪绅采取强硬措施,因而当新法触及他们利益的时候,便遭到激烈反对和攻击。
(2)变法派没有形成一个巩固的政治集团,在反对派打击下,内部日益分裂。
(3)新法在推行过程中,产生了某些新的弊病,出现了危害百姓的事。
自宋以来,许多历史学家都把王安石变法作为正面典型来歌颂,以为既为变法,便是对传统机制的突破,就应当予以肯定,而反对变法的都是保守派。实际上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在同时代的人中,司马光、文彥博、欧阳修、苏洵、苏轼等人都对变法提出了疑问。而他们对王安石的才学和人品都十分敬佩,都没有私人恩怨;他们也都主张改革,只是方式不同罢了,不能以保守派简单区分。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对于考研历史学的复习,考生需要寻找规律,加强知识架构建设。因为历史的知识很复杂也很混乱,需要考生捋清思路才不至记忆混乱。最后希望考生能够加强吸收理解,把握历史的脉络,掌握历史事实,贯通古今,争取为2014历史学考研打好专业课的基础,需要下载资料请关注【资料下载中心】,更多资讯同步尽在【太谷教育信息网】
热文精选:
4月考研专业高校人气排行榜 “二战”考研:你准备好了吗?
2015考研文科十大热门专业推荐 2015年考研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
课程推荐:
2015考研政英历史学全科签约联报班
2015考研历史学签约全程班
2015考研政治历史学签约联报班
【2015考研关注】
考研时间 | 考研报名 | 报考指南 | 院校信息 | 注意事项 |
考研动态 | 复习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资料 | 考研课程 |
2015历史学考研:古代史知识脉络梳理(42)
太谷教育信息网(Sxtgedu.net)专注教育信息,涵盖范文,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