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太谷教育信息网小编为大家分享: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
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是一个动态式提升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探究和解决 加与不加 、谁加谁不加 、加多加少 、谁来加 以及 怎么加 等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
广东省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文理科分数段统计表显示,在“火拼”最为激烈的两个分数段,每1分就集中了1000名以上考生。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高考考场上,真是一点不为过。如果能早想办法,获得10分、20分的高考加分,就不用在这个分数段上挤得头破血流了。”广州市民许燕说,“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因为‘裸考’压力巨大,真后悔没早点想办法为儿子争取加分。”
高考加分,初衷是希望通过加分弥补高考在某些方面造成的不公平,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不科学。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杨东平说,我国现行高考加分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烈士子女考生采取的优惠政策;二是对具有文艺、体育特长或者获得重大科技竞赛奖项学生,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给予加分勉励;三是对特定对象需要实行的特殊政策,比如,对退役优秀运动员给予关照等。
有人认为,如今,高考加分“过多过滥”。杨东平撰文称,目前实行的各种高考加分项目,经过教育部规定的仅14项,而各地的各种优惠政策累积达190多项。
北京市公布的2013年高考加分名单显示,加分总人数约占全市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8%。
杨东平说:“这种大量提供的优惠照顾,改变了高考公平竞争的性质,有违高考制度设计的初衷。”
近年,教育部门包括各地在给高考加分政策“瘦身”。2005年起,湖北省先后砍掉“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干部”“见义勇为学生”,以及各学科奥赛获奖者、小小科学家等的加分项目。
尽管如此,某些“加分”仍受争议。比如,2009年湖北省地方政策规定“农村独生女报考省属高校加10分”。对此,武汉市民周建华深感不满:“目前‘城中村’独生女虽身为农村户口,但自幼就在城市与其他孩子一同接受教育,她们却能享受加分政策,这是否公平呢?”
武汉大学教授洪可柱说,长期以来,高考加分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其出台过程不透明,随意性大。一些部门想把加分当作社会管理手段,加分项目曾一度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残联、公安、民政等部门和单位,使加分政策有“沦为社会管理工具”之嫌。
高考加分政策的差距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中学招生工作负责人罗斌说,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有一部分学生参加高考能获得少数民族加分。但从2006年他负责招生工作以来,学校没有一名考生因为获国家或全省竞赛奖项,或因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而加分。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就很不容易了,可以说,既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本再去学加分特长,因此很难在国家或全省比赛中崭露头角。”罗斌说,“今年全校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上了二本线,而贵阳市一些中学二本上线率达到100%。农村考生因为资源上的劣势,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高考加分’这种竞争。”
高考加分在城市教育内部也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相关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范先佐说,“优势社会阶层拥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在文体特长生、科技竞赛等项目中明显占优。”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转变
201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提出总要求:逐步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
尽管国家已对竞赛类高考加分和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缩减和规范,社会舆论仍不断将“矛头”对准高考加分政策。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果全国统一一张考卷,录取分数‘一刀切’,既对教育落后地区学生不公平,也对全面发展高素质学生不公平。”范先佐说。
范先佐坦言,在当下高校自主招生范围逐渐扩大之际,拥有某领域特长的优秀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就有脱颖而出的优势,倘若再将学科竞赛、体育比赛获奖者给予加分显得有些多余,其弊端在于不仅容易滋生各类舞弊作假,而且有违高考公平原则。
杨东平认为,高考加分政策作为影响高考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应提高决策层级,增加政策刚性,在淡化总分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加大高校自主权的总体改革框架中,加分政策应由“奖励先进”转变为以“扶助弱势”为主,对现行加分政策可分别采取保留、取消和增加的不同措施。
太谷教育信息网(sxtgedu.net)专注教育信息,涵盖范文,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