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1900字
作为一名还在孕育阶段的产品人,来点评一下这本产品圈人尽皆知的书,并写下阅读后的收获。
说实话,这本写给0岁产品小朋友的书,写得还是太深了,看得我云里雾里,后面部分一脸懵逼,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不知道公司里面那一套运作,读起来甚是吃力。
不过,我读了两遍,每遍都有新收获。这本书一边读一边用,感觉会比较好。
下面来谈谈读后的一些思考。那些关于需求分析、用户研究的东西就不讲了,主要来谈谈三个观点。
做产品,也要面临需求性价比的问题,需要对功能需求做一些取舍。而其中的取决要素,是来自对产品定位、资源等方面的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对于初创产品,我觉得性价比最高的做法就是去做减法,把产品人口中的「核心功能」打通,做到第一,用特劳特的观点就是“定位”啊。(定位理论的特点就是聚焦、做减法)
喜马拉雅App创始人余建军,第一次创业失败,就是因为拉太多条战线,而每条战线都没有打穿,最后没能活下来。第二次创业,他总结了经验,拷问自己,“如何做减法?把一个产品的利益诉求,缩减到小的不能再小后,到底是啥?”。后面,他把音频这个核心功能打穿了,企业也就做起来了。
- 关于产品的生命周期
我也忘了,勉强答了一句:“就跟人的生命周期差不多吧,从产品功能的确定,到…消亡”,回答得一塌糊涂。
面试官微微一笑,问下一个问题。我估计他心理在嘀咕:“这个傻逼”。
回来后我就学醒目了,赶紧查查生命周期的问题,这边就来这里科普一下。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就是…好长好官方啊:
「从产品诞生开始,在无外力使其腰斩或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自然走向衰老的过程」
这么说,跟人的生命周期也确实差不多。至于伟大的快播软件,还有千千万万各种失败的产品,他们属于夭折的孩子,就不在这个生命周期的讨论范围内了。
而具体,产品的生命线是怎样的呢?其实有多种分法。
如果你按时间划分:产品开发期--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按用户类型划分:创新者--早期追随者--早期主流用户--晚期主流用户--落伍者
按用户活跃度划分:启动期--爆发期--稳定成熟期--衰减期
那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的回答,跟了解人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用是一个道理。
当你刚出生时,你是玉皇大帝般的存在,吃饭都不用自己动手,无忧无虑。
当你18岁成年了,你需要去上学,谈恋爱
当你而立之年,你需要娶老婆,赚钱养一家老小
当你老了,安心养老…
所以,明白一个人处在哪个阶段,就知道有哪些相应的工作需要去做,做产品也是这个道理。
- 聊聊产品的五层分析
同时,这五层分析,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方法论,是一套从道到术的分析工具。你可以通过这5层分析,把一个东西吃透,它不仅适用于软件产品,也适用于其他很多场景,比如开个饭店,运营个公众号…而且,越往上面,需要的段位也就越高。
我一开始做五层分析的时候,也很模糊,特别是中间三层一直摸不着头脑。下面,通过开餐厅的这一例子来解释解释。
思考的过程当然是从战略层开始的。
战略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和怎样做出差异化。具体来讲,就是这个餐厅要卖什么菜色,吃饭的人有哪些,怎样跟隔壁那家做得不一样…关于战略层不多讲,这一层是企业经营的命脉,不是三两句能讲完的。
范围层:如果说战略层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那范围层就是解决做多少的问题。这一层,需要你去收集各种需求。对于开餐厅,需求就有:买餐具,买家居,买菜,雇厨师,雇收银员,雇洗碗阿姨…所有这些功能都还是零散的,想到多少就写多少了。
到了结构层,就是把第二层整理的需求组合起来,把他们整合到各个流程里,专业术语叫「交互设计」。于餐厅来说,可能有如下流程交互:点餐流程、支付流程、菜品选购和制作流程等,把上面的需求整合进去就算完成这一层的分析。
框架层:很好理解了,比如:这个餐厅,入口设置在哪个方位?餐桌是怎么摆放的?厕所又在哪里?…
表现层:同样比较好理解,比如:餐厅的整体灯光颜色是红色还是绿色?餐桌是什么形状?盘子的形状和颜色…当然,餐厅灯光搞成红颜色就变成青楼了。
所以后面两层,是细节层面的考虑。
如果还不懂没关系,关注我本人的公众号(贯丘),找个时间我们来实战一下,用5层分析来解剖微信读书这个app。
好了,以上便是读后的三个观点的思考,欢迎扔砖。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