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5000字
【2018第27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赵周|1119-1123|10.5小时】
书应该怎么读?
这个问题困惑了小鸟很久。
我想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要么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一个字,空!所以,压根就不读书、不看书。
要么看书速度太慢,遇到稍微厚一点儿的书,就懒得看。
要么终于鼓起勇气拿起来看了吧,始终看不完,即便好不容易看完了,很快就记不清书的内容了。
比如:小鸟上个月花了10个小时左右才看完《傲慢与偏见》,可是昨天晚上,想了很久才想起来两位男主的名字,而具体的故事情节,就只记得几个经典的片段。
再比如上半年看完的《简爱》,看完觉得小说写的非常精彩,可到底精彩在哪些地方,甚至,主要情节也快忘干净了。
看这些精彩的小说尚且如此,那看实用类书籍呢,更别提了!
鉴于以上的困惑,所以今年以来,小鸟一直在寻找提高读书效率、效果的方法。
于是,求助于互联网,我首先看了很多人推荐的美国教育家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说实话,刚读完时,好像有所感悟,明白了阅读要分四个层次,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到分析阅读,再到主题阅读,但实际应用中,给我带来的成效几乎为0,我还是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应用这四类读书方法。
然后,又看了一本大家推荐的日籍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阅读法》,这本书主要分享了通过用读书笔记来提高阅读效果,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开始学着做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快速地回顾所有读过的书,但我是一个看书很细的人,经常一本书能做两三百条笔记,我刚刚翻了一下之前做过的读书笔记,《乔布斯传》有1261条笔记,《曾国藩家书》有617条笔记,《简爱》有457条笔记,笔记太多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整理,如果不整理,那笔记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即便每篇阅读笔记,我都花费心思来认真整理,但从笔记到实际应用,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连接。
另外,面对现在的书山书海,这样一本一本的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想读的书读完?
带着这些读书的困惑,我又看了《胡适论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轻阅读编写组版)、《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甚至《曾国藩家书》,这些书都谈了读书的方法,可是,读完之后,还是如同雾里看花一般,似懂非懂。
几经搜寻,我已经不抱多少希望了。
古人说寒窗苦读,也许,读书就没有什么捷径吧。
当我几乎已经放弃对阅读方法继续进行探究下去时,偶然看到《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
老实说,看到这个书名的第一感觉,我有些嗤之以鼻,就如同看到男人许下的那些关于爱情的誓言一般,不靠谱!
还好,我没有学伊丽莎白,我克制住了自己的偏见。
顺手就翻开了目录,浏览了一下,咦,好像还不错,接着打开了书的内容,没想到,竟然越读越上瘾,越读越豁然开朗。
读完的那一瞬间,突然感觉之前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当然,我的收获还不限于此。
赵周的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更大的价值的是,他从读书引申到如何打造个人的知识体系,再到如何构建个人的核心能力。
从如何选书到如何快速读书,从如何读书到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具体落地,从纸上谈兵到知行合一、从如何读一本书到如何读一类书。
听了以上的评价,是不是心里有些怀疑,“有你说得那么好吗?”
哈哈,且看我慢慢写来。
1.变中求不变:找出核心能力
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科技的发展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当然,更加剧了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职场的压力与日俱增。
每个职场人士头脑中应该都浮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半辈子都在哥伦比亚广告公司做节目制作的人,他每天要看几个小时的资料和影像,并将数小时的采访资料剪辑成一段28分40秒的节目。为确保内容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并让他们愿意看下去,这个人培养出一种能力,能够把各种资料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以最能吸引观众的方式讲述出来。
其实很多行业都需要这种能力。
后来这个人转行了,并聪明地把这种能力用在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辅导企业IPO路演的演讲。
这个人就是著名演讲大师杰瑞·魏斯曼。
25年来,魏斯曼凭借着他多年来在影视行业培养出来的这种能力,指导了500多场IPO路演的演讲。
思科董事会主席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说:“思科公司在IPO路演中大受欢迎,以每股18美元成功售出280万股,其中至少2~3美元的股票要归功于魏斯曼。”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行业之间有一些能力是通用的、并且是很重要的。
这些就是最底层、最基础、行业间不变的职场核心能力。
到底哪些才是核心能力呢?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把不同工作需要的通用能力总结为3类:对信息、对人和对事物。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举国推行的教育改革围绕着“与工作相关的核心能力”展开。总结出7类核心能力,分别是:沟通表达、信息处理、科技创新、计划组织、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数学概念。
赵周在这本书中总结了4类核心能力:逻辑力、学习力、沟通力、关系力。
虽然具体的分类不同,但方法论是一样的。
那就是说,无论时代变化多快,职场人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不变的。只要把握住不变的核心能力,就不用担心被时代淘汰。
问题又来了。
对照了以上的核心能力,我有了一个方向,比如,对我来说,我觉得目前沟通能力是需要提升,那具体应该怎么提升呢?
那就需要谈到第二个话题了。
2.搭建知识体系
虽然已经知道了沟通能力很重要,到底什么是沟通?沟通包括哪些内涵?有哪些维度和层次?具体如何提高?
目前还是一头雾水呀。
下面以“提高沟通能力为例”,介绍搭建知识体系的步骤:
分三步走:
第一步“海选”,在互联网上找出关于沟通的书,可能有十几本,大概看一下评价,剔除部分评价差的,把其余评价还不错的都买下来。
第二步“相亲”,海选下来,买的同主题的书少则四五本,多则八九本,拿到书后,用一两个小时把全部翻阅一遍,每本书花10-20分钟。
第三步“过日子”,从中选一本你最中意的书,选择的这本书就像选择结婚对象一样,也许Ta不是相亲对象里最美最帅的,但必须是你喜欢的、有一些内涵的、跟她在一起熬个五六十年也不会感觉腻烦的一个人。
这本书应该是有一定趣味、框架完整的,一旦选择了它,你就必须专心、专注地只读它一本,读完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整理,能够搭建起自己关于“沟通”的知识框架,然后再读剩下的几本书,不用特别精读,只需要略读,对框架的内容进行补充即可。
以上就是搭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不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抓手了?
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如何转化成实际的能力呢?
下面就要讲到本书最核心的内容,读书的方法,具体怎么读透一本书。
3.如何读透一本书
如何读透一本书,秘诀就是三个字-------“勤思考”。
哈哈,如果我在这里结尾,会不会被你们骂死,你们肯定会说,“什么呀,讲了半天,不还是老生常谈嘛。”
放心,小鸟还是非常靠谱的,会把具体的方法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清楚。
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里,彼得·圣吉说,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这句话初读起来,好像有点不太好理解。
翻译一下,就是你光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还不行,你还应该提供具体的工具,教会他具体怎么做。
在这本书里,作者发明了“拆书法”,甚至还成立了“拆书帮”,这里主要总结一下,如何使用工具------三张便签(I重述,A1内化和反思,A2应用和行动)拆书”:
在介绍工具前,先分享一个作者的观点,把读书的目的从以书为中心转向以己为中心。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再翻译一下:读书前,首先要明确你读这本书的目的,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解决某个你遇到的问题来读书,这样,你读书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读完整本书。
转换观念后,读书的唯一目标就是,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一眼就能直接从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对你而言,这本书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这其实就是读书前的思考,通过思考,明确你的问题。
但是,还要强调一点,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问题不叫问题。
比如你想知道“如何提高沟通能力”,你就应该先围绕“沟通”进行深入思考,你是怎么看待和理解沟通能力?你觉得怎么有哪些技巧?你认为沟通能力具体涵盖哪些能力?沟通的关键是什么?等等。
思考得越深,越有助于明确你的问题,阅读的过程中就更容易准确锁定书中的答案。
明确阅读的目标后,具体阅读时,也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总结重述。
通过快速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建议、观点、方法,在I标签上重述或总结。
要点:
书中可能有很多观点、建议,快速浏览时,先问自己:对自己重要吗,能解决问题吗?如果只是在书中的体系中重要,而对自己并不重要,那就略过,如果重要,就放慢速度,细读,并在便签重述作者的答案,或者通过分析,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重述总结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用书中的语言,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重述总结的标准:必须具体、准确、简练、可操作。
第二步,反思内化。
针对便签I,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要点:
针对I反思联想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经历的实际案例。
案例必须完整、具体、真实,不能泛泛而谈。
第三步,应用和行动。
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要点:
目标和行动要具体,而不是下决心、发感慨。
目标和行动是可控的,可实现的,可检验的。
目标和行动与I有关联。
以上就是三张标签法,通过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后,再从书中找到解决方法和建议,再联系实际反思平时自己的做法,好的或者不好的,然后再制定改进的具体目标和实际行动。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更清晰明了。
比如,我在读到作者关于阅读目的的观点时,写下以下三张标签:
I:把读书的目的从以书为中心转向以己为中心。
A1:这个观点太棒了,我以前选书的标准就是,看评价,恨不得所有五星评价的书,都想看一看,结果,买来了好多书,还没打开过。
A2:制定阅读计划:
目标:本月建立关于写作的方法体系
行动:本月只看写作主题的书,每天阅读2小时,具体阅读时间时,上下班路上共计1.5小时,中午吃过饭后半小时。月底,写一篇关于写作方法的读书笔记。
看了以上的例子,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三张标签“拆书法”是咋回事了吧。
我所以这么强烈推荐这本书,主要原因是,它不仅回答了如何读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准确地诠释了什么是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就是有输出的学习,输出的形式包括很多: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写作、演讲、教会别人。
但最有效的3项输出是:体验与反思、写作、教会别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了一些反思,也很认真地写了这篇读书笔记,如果你们读完这篇笔记后能够有所收获,那我也算达到了输出的最高境界------教会别人。
后记1:
上周读完这本书后,很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一直没抽出时间。
昨天晚上9点多,喝了一杯焦玛,结果,几乎失眠了一整夜。
躺在床上,头脑竟突然从头到尾清晰地构思出了这篇文章,我以为早上起来,就能下笔如飞、一气呵成。
然而,却写了一整天,约5小时,写到最后,已经快疯了,和莫小姐一起编了一首歌《怎么这么累》唱起来了,哈哈。
后记2: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安德斯·艾利克森说:
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
小鸟的微信读书和微信公众号账号都是,小鸟飞过,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欢迎和小鸟一起结伴,畅游书海。
----------------end--------------------
小鸟说:
谢谢你的关注。
这里没有段子,没有鸡汤,只有一些朴素的思想。
如同每天清晨戴着光环的太阳,如同每天夜晚昏黄柔和的灯光。
是你我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祝 安好!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