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湖畔》读后感1000字
扭曲的社会造成畸形的价值观。为了孩子的升学,母亲们不惜以肉体“相赠”,而丈夫们心知肚明却缄口不言。被压抑的自我欲望和社会压力使人进一步大胆地“做自己”。但开始时,一帮人用情色关系以维持住没有血缘的团体,;后来,因为孩子的犯罪有继续将名为“团结”的绳子拧得更紧,形同一条线上的蚂蚱。好像人们的团结行为往往有着一股力量在推动,这种力量也可以叫做利益,也可以叫做情感。
插一个题外话,我觉得现实中有一些团结现象就好似作秀一样,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以及和他人的“塑料感情”。就好比班上有一个奇葩的男生,举止言谈都有些“脱俗”,跟常人不太一样,有些诡异的“幼稚”吧,但对人无害。而总会涌现一些人因为一些个人情感私怨问题公开排斥他,一大波“僵尸”不甘落后,奋起而上,演变成群体性的人身攻击。有时候会觉得很假,明明前几十分钟发票圈吐槽一些班级活动,但当加入群体撕逼战时又堂而皇之地以集体荣誉感为由对别人加以人身攻击。就好像,你开了声就证明你跟那一帮人是一伙的一样。然而平日里的交往却又彼此互有间隙。这种“伪团结”就好似走在钢丝上的戏精一样,让人生呕。但是又能如何呢?帮他会被连带孤立,不帮又好像是共犯一样。说实话,在大学里的人际交往中学到的重要一条是:明哲保身!那件事情的最后,就连身处骂战群里的班任也只是默然窥屏,事后让那个男生当众道歉,丝毫不提那些始作俑者们的“功劳”!恶人得以继续生存在那片滋养她们的热带雨林上了。
《湖畔》结局的凶手是孩子,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之前也看过基本孩童作案的推理小说。特别是埃勒里奎因的《Y的悲剧》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书中关谷先生说了一句:孩子有时候会比大人更残酷。令人感到凄凉的是,章太的杀人动机只是为了争取回继父的爱。是如此一个美丽的单纯的动机,而在罪恶面前,一切又变得丑陋起来。
和《Y的悲剧》一样,犯罪的孩子都被以“他还只是个孩子啊”为由没有被送去监狱接受应有的惩罚。这让我想起了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很多国家都并没有明确的关于未成年人的犯罪处理法案。以致于恶魔仿佛得到了潜在的鼓励一样,继续在滋生罪恶的路上奔跑。“她们只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啊……”恶魔不会因为是孩子而停止作恶。而校园欺凌的板子应该打在哪里?仅仅是犯罪的孩子身上吗?绝对不止!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