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云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废都》读后感2200字
有人评价贾平凹的文,分三等,一等是散文,二等是中短篇小说,三等才是长篇;但偏偏是长篇给了他巨大的名声。在贾平凹的长篇里,《废都》排不进前三,但偏偏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这不得不说是上天给作家开的一个玩笑。同样被上天开过这个玩笑的,还有纳博科夫。贾平凹的长篇篇幅长,四五十万字算正常发挥,和莫言很像。莫言的小说译者,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希望“莫言的下一部小说写得短一点”(葛浩文语,大意),好翻译,读起来也不费劲。中国是有小说传统的,四大名著加一部金瓶梅,部部都是百万言,篇幅长算是中国小说的传统之一。师仿明清小说的贾平凹,写起长篇来,自然也是大部头。但莫言的小说好在有西方文学的底色在,便于翻译成外语,西方人读起来亲近,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在情理之中。在文学史里,诺贝尔文学奖算不上决定性因素,贾平凹、莫言二人依然算是平分秋色。在我私下的天平上,反而更往贾身上倾斜一些。贾的语言太好了,好得没法翻译,是一种纯正端庄、含英咀华的汉语之美。他喜欢写完一部长篇后,附赠一篇后记。这后记往往与小说主体无关,沉郁古朴,奇崛美艳,好如美人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则瘦,美貌不可方物,每篇单拎出来都是华语文学顶顶尖的散文。读者细细读完小说,再读后记,将小说中的情感全数灌入短短的后记之中,好似长跑之后牛饮雪碧一般清冽,从头到脚清亮透彻。二十年前《废都》出世,限制级的描写和方框(此处删除XX字)带来的无限想象震惊世界,与之而来的是世人毁谤和疯狂盗版。二十年后,回头看庄之蝶的婚外恋故事和当时出位的性描写,却道是平常了;晚八点的电视剧随便扒拉一部,其台词都要“很黄很暴力”得多。但九十年代的人不这样看。《废都》给贾平凹带来的烦恼,远远超越了小说里庄之蝶受到的满城风雨。官方和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观都感觉到被严重冒犯,报纸连篇累牍地发文批判,批评界群起攻之,有关部门干脆下了一纸禁令,封杀了小说。比起电影界来说,大陆对于小说的出版其实算宽容的,但几乎每一位作家都有一两部禁书。莫言有《天堂蒜薹之歌》,余华有《十个词条里的中国》、阎连科有《丁庄梦》;有关部门禁书,多是由于政治原因;但因为淫秽道德,禁了一部小说,《废都》算一个特例。和《洛丽塔》、《尤利西斯》一样,封禁反而令书籍更加畅销,盗版书商连夜加印,当时几乎每一位有藏书的人家里,都有一本盗版的《废都》。初中时,我便在同桌那里第一次读到了这本书,盗版倒是次要,很过瘾,很开萌。如今的人再读《废都》,多半没有了昔年的脸红耳热。苍老师的走红,王宝强的婚变……尤其岛国及欧美那推陈出新的影像,足见我们这个社会的性阈值提到了多么高,仿效《金瓶梅》的《废都》自然是无法令读者坚硬或湿润(冯唐更不行了)。《金瓶梅》写作的明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最荒淫纵欲、生机勃勃的时代之一,礼法在崩坏松弛,市民文化得到空前解放。那个年代的人,可要比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人活得要自由些。一九九三年的贾平凹,颤颤巍巍从怀里掏出《废都》时,心里恐怕也是没有底气的。九三年,八十年代的文学风潮过去了,刚有一点思想解放的味道,便被当作“资产阶级自由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群众之口被死死钳制,风声鹤唳,万马齐喑,只余下南方稍微吹来一些经济松动的气息。春夏之交的血腥恐怖仍是淋漓在目的,所有人都在观望风往哪边吹。这便是写作《废都》的年代,刚燃起的热情被浇灭,掉转头向书斋,不敢放歌只纵酒,躲避崇高归淫欲,从此不问世间事,肉蒲团上写文章。如果不能理解时代,便不能理解《废都》的颓废放荡。贾平凹学的明清小说,写的是世故人情。中国人说话不像外国人直来直去,有话喜欢拐着弯说,爱用曲笔,不驳人面子、不让人难堪。像西方经典小说的几个开头,一开始便开宗明义,直入主题,像托翁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狄更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奥斯汀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都是一上来就脱裤子就干,急吼吼得跟猴子一样。相比之下,中国的古典小说都曲曲折折躲躲藏藏的,至少先拿出一首诗词垫着,才一拍惊堂木,讲起“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道理来。《废都》讲故事的方式便是如此;小说开头得了明清小说的精髓,从奇人异事开讲,枝枝蔓蔓地切入正题;这些奇人异事并非毫无作用,正相反是点睛之笔;贾太明白中国社会是怎么一回事了,写人情关系的曲弯之处入木三分,所以王蒙会说他“精明”。我认为,这个评价有点过。贾平凹的小说精于世故人情,但本人却是极具风骨的;不阿谀奉上,言多讥刺,套用一句话,不知比那些个闲散文人骚客高到哪里去了。比起后期更加洗练的风格,本书的语言虽然妙,还是能看得出一些学习的痕迹的。在明清白话文和陕西当地方言之中转化不够自如,尚存生涩——这种生涩在贾的后期作品里全被一扫而净。《废都》其实挺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关于西安,多数人都喜欢眼巴巴地眺望汉唐,或者宽广点遥望关中,极少人会静心仔细观察这座城的现在。《废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图景样本,让人们凝望八九十年代这座城和这座城里人的生活。这是贾平凹唯一一部描写城市生活的长篇,大师出手,绝不空回。如今再读此“黄书”,依然足以拍案。
云课堂(www.e-laoshi.com)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