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教育信息网高考高考知识点内容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策略,成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23-09-10 10:57:07高考知识点104

今天太谷教育信息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志愿、大学报名入口、成绩查询、志愿填报、高考复习等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您!  鉴赏诗歌语言  一、流程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②、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①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②陶令:指陶渊明。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中“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一句。

  推导流程:

  第一步,解读词句内涵。

  根据语境,翻译出该句词的意思,“侵短梦”是说打破了短梦,而“秋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析词句的形式特点或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芭蕉雨”表明了秋天的环境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第三步,点明其表现的思想内容。

  从景物描写对词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芭蕉雨”“侵短梦”,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导流程]雨声借景抒情仕途失意的惆怅

  【答案】作者正在小憩之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短梦。词句借景抒情,通过雨打芭蕉之声,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又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

  二、对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凝香斋①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齐州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使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激荡,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BE[B项,“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理解错误,“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于文无据。]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着重考查诗眼“幽”,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时,要从标题、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展开思考。西斋的景物特征、诗人的政治才干、大明湖的山水特点、诗人潜心典籍的雅兴等,都是思考的线索。

  【答案】诗眼“幽”字,总揽西斋景物特征。①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赏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览胜。②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③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显得作者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字展开意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r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阕与上阕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E.这首词一反秦观其他词中常有的那种哀怨情调,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BD[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D项,结合整首词的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舒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

  【答案】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AB[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三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答案】①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了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答一即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③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④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太谷教育信息网小编推荐:

高考语文备考练习:理解散文词句含意,赏析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备考练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考语文备考练习:品味诗歌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备考练习:散文探究题

WwW.SxTgedu.NET太谷教育信息网专注教育信息,涵盖范文,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

再来一篇
上一篇: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下一篇: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占多少分,高一名句默写语文试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