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太谷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
【www.--考研】
首先,我们得明白考研阅读考察的都是些什么文章。记叙类文章肯定没有,因为命题深浅不好把握,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从《哈里·波特》或者《廊桥遗梦》等西方小说中选一段来考大家。我把从1998年到2009年这11年考研阅读文章做了一个总结:共考了45篇文章,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 提出一种观点;揭示一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介绍社会对于某个事物的反应;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结论;书评;对某个主题分观点论述。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不只对事物进行简单描述,更要表达某种观点、看法和态度。因此都可以归结为议论文。有些同学会说,我怎么感觉经常在考科技类的说明文。错误,科技类的文章是在考,但是从来不考说明文。考研文章从不对某个科技事物作说明,而只介绍它的意义影响,属于科技类议论文。比如1998年第五篇关于概念热区研究的选文,这篇并没有在介绍热区研究的内容或者热区是什么,而是在论述热区研究对于地球板块移动学说的意义。 从测试学的角度来说,阅读理解无非就是考察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就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阅读理解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考察我们能否把文章的有效信息找出来。议论文的有效信息就是文中表达的观点,这些就是考研命题的出题点所在。有些同学可能说,不对吧,我怎么感觉考研阅读考得都是细节性的东西呢?这些同学一般是受到了下面两种毒害:第一,应付四六级给大家留下的心理定式。四六级考察的重点是考生定位查找具体信息的能力,而考研则更侧重于综合归纳能力,因为毕竟研究生是国家高水平研究的主要群体,所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察水平不会那么低端。第二,这些同学没有认真地研究真题,遭受了大量 模拟题的毒害。 在对于市面上充斥着的大量题集,我想说一句,真正有水平的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在拼凑,即使真有水平也难以达到考研真题的高度。请考研战士们记住,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规律有,但是要从历年的考研真题中去找。 这样分析下来,大多数的考研阅读试题中,正确选项其实就是文章中有效信息的直接表达或者变形表达。而这类有效信息表述上不能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不能带有过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倾向。一个表述上极端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很容易受到攻击,这是议论文的常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真题来验证一下。 2004年第50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根据原文下面哪个是正确的? [A] People with surnames beginning with N to Z are often ill-treated。姓氏首字母是N到Z之间的人经常受到虐待。 [B] VIPs in the Western world gain a great deal from alphabetism。西方社会的重要人物从字母顺序排序中获益非浅。 [C] The campaign to eliminate alph-abetism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消除按字母顺序排序的运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D] Putting things alphabetically may lead to unintentional bias. 按字母顺序排列事务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偏见。 D:按字母顺序排列事务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偏见。它的语气是不是很委婉?这就是答案。 2001年第65题: 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 从第四段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 [A]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is certain to hurt consumers 日益增多的兼并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必然”,这种词,都是文化大革命时的语气。太肯定了。 [B] WorldCom serves as a good example of both benefits and costs无论是对于收益还是成本来说,WorldCom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C] the costs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re enormous全球化过程的成本巨大。 [D] the Stanard Oil trust might have threatened competition美孚石油信托公司可能曾经威胁过竞争。 这个我就不讲了,大家看答案选哪个? 恭喜你答对了,当然是选D。 下面我们进入命题者的内心。从测试学的角度来说,任何考试都是命题与反命题的博弈,都是应试者和命题者在心理智力上的较量,考试得高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逐步认清命题者的思路的过程,因此首先我们自己要破除一个心理,大家不要感觉命题者多么深不可测。他们有一个心理底线就是在保证试题具有足够的迷惑性,区分良莠的同时又要尽量的避免争议。保证迷惑性就是要制造错觉,比如他往往把错误选项写得非常复杂,而把答案写的很简单来诱惑你上钩。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要想避免争议就得使正确与非正确选项之间有着相当的区别度。前者是要实现考试的目的,后者是出于自我保护,否则一旦题目出现争议,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命题者淹死。 本来学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但是我们在汉语的语境下学英语,并且主要是面临着考试的压力,这样就需要一个把不自觉变成自觉的过程。有意识地去体会,去积累,去感悟,只有这样在考研的路上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太谷教育信息网(www.sxtgedu.net)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